编者按配资正规炒股理财
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启动“艺术点亮生活”主题征文活动,在南方+客户端上线征文平台。开幕至今,市民、观众纷纷投稿参与,本期海风继续精选部分市民投稿作品,以期增进艺术交流、推动艺术美育。
更多征文内容可点击下图征文活动平台观看。
中国香港话剧《天色》
我们是怎么错失了良缘?
●从 容
来到这个红尘世界,万物都是期望相爱的,可是,是什么阻止了人类去相爱呢?
七夕期间,我来到剧场,观看《天色》这部获得诸多奖项的话剧。下午的场次,几乎座无虚席,深圳观众以中青年为主,非常安静,配合着这部话剧的安静气质,让现场的观演关系如呼吸般地交融。此剧没有戏剧形式上的先锋,舞台上是女主角老破小的家,这位年轻的穷教师住在下等的伦敦某区。没有故作离奇的事件,却有着层层递进拨开人性内核的张力,让我们窥探到剧中人物内心的虚伪和真实。当故事的洋葱被一瓣一瓣地剥到葱心,我们看到女主角凯拉、男主角汤姆并非因不相爱而失之交臂。虽然这个故事已经上演了几十年,但仍旧很有现实感,可以直接照见今天的中国城市生活。从现场观众会心的笑声,可以看到他们对剧中台词产生的共鸣:“你对外说你的一切都是真的好吗?生意好,儿子好,你也在骗自己。”“你为什么这么在意弗兰克?他就是一个司机,他的任务就是在车里等待。”男女主角不同的身份,暴露了不同的阶级思维。
戏一开场,汤姆的儿子爱德华直接敲门进来,悄悄找到凯拉,对她说:爸爸汤姆变了。他需要你帮助。他孤独、绝望,下了班就坐在沙发上,五十岁封闭自己。
接着,男主汤姆也敲开了凯拉的家门,他说我知道你恨我。然后慢慢说出台词:儿子不争气,一面吃光我的粮,一面花光我的钱。
生活中,多少父母与儿女相互不理解彼此,我们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,当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生活,我们便失望,便认为他们是“无能之辈、躺平的一代”。儿子明明是爱他的,因为担心他,才敲开女主的门,希望她能让父亲重新振作精神。
我们因此知道了,凯拉和汤姆关系不一般,凯拉原来是婚姻中的“卧底”。
有的人可能一生都遇不到一个爱的人,有的人遇到了爱的人,但是却错过了,观众似乎也在问自己:我们是怎么错失了良缘的呢?
我们观这部剧,都会想到自身。我们都曾经喜欢过一个人,无论是暗恋还是明恋,但最终却下定决心逃离,选择忍痛离开。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呢?没有决绝呢?
他们一次次回避他们的真实矛盾,又一次次深入到问题的内部。你爱陌生人,但三分钟之后,他就下车了,不用一起回家 ,不用全心全意去爱。观众以为这是真相,但这似乎又不是真相。真相是你摧毁了一切,因为你想要更多,你没有安全感。
在这种对爱的决绝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呢?凯拉说出了真相,是你到最后都没有讲真话,“我爱你,但不再信任你。”
舞台持续的大雪纷飞,如同我们苍凉又纷乱的人生记忆。他们回忆第一次相遇,回忆在一起的欢愉时光。最终,相爱的两个人,因为不信任而分手。但生活没有这么简单,编导没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。舞台最后降下无数的百叶窗帘,那也许是生活的幕布背后隐藏着的真相,需要你和我在未来的时间里一一展开……
(作者系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会长)
独角戏《年龄是一种感觉》
站在23岁,看《年龄是一种感觉》
●陈晓春
这次踏进剧院,23岁的我,有种胆怯感,我即将要展开我还没经历过的生命。
按剧里的说法,人类大脑发育要到25岁左右才完全成熟,而以我现有的人生经验来说,这个观点也确实没有什么好反驳的。我憧憬事业的面包,向往真挚的爱情,既欢喜未知带来的涌动的生命力,又深知茫然才是年轻的底色。有时一个人吃饭甚至还会难过的我,绝大部分困惑只能让时间来给予指引。时间——时间是个好东西。25岁之后的时间,将会发生什么?演出铃声响起,我已准备好接受指引。
可是我与主演的墙马上便被打破了:她用击鼓传花的方式选出6名观众,现场气氛完全被调动起来。演出中有3次选择故事的时间,6名观众需要各选一个故事,于是12个故事中只有6个会被讲述——每场每一次故事的展开都是观众自己的选择。作为一出长时间的独角戏,让选故事的活动穿插在讲故事中间,是既具实验性又有效重提观众注意力的方法。在其他的话剧体验中,我们常常要求“沉浸”,但是《年龄是一种感觉》告诉我们要去抽离。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是下一个选择故事的时间,什么时候被拉回现实。我第一次觉得,主人公的故事仅仅是她的故事,我在剧场中要始终成为我自己。
就这样,我们听着主角用第二人称讲述她25岁到90岁的故事和哲思。她说“没有人能够了解你一生中发生的一切,即便是你自己”,她说“老人和小孩是一样的,都是在这个世界上适应你快速变化的身体”,她说“如今死亡正在临近,而你感觉到的是好奇,不是恐惧”……你能否想象,光与影巧妙变换所营造的故事空间,装满了现代诗一样的语言;现代舞般的肢体动作在这个空间中来来回回,被包裹在充满彼时情感的音乐里,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时钟。主角是那根分针,用细腻的表达和更快速的进程,带领观众的时针缓缓打开自己的生命感触。在这两个小时的演出中,不同“年龄”的感觉在故事里被明显区分,可是在故事外,对“年龄”的感觉被集合。每个人对年龄的感觉当然是独特的,可年龄其实是人类对时间的发明:我们用年龄来标记人生,却不代表每个年龄有固化的思考和模式,或者说,不代表年龄的划分能大于时间的流动本身,年龄只是一种感觉啊。
我相信,处于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能感受到一些相似的东西,这不是因为我们的不同,恰恰是源于我们的相同——我们都只是一个人,同时也竟都是一个人。
(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学生)
豫剧《清风亭上》
肉包藏暖,锦衣有寒
●肖亦夫
当雷霆收回张继保本该在十八年前寒风中消逝的生命,也许他才会后悔,那被自己亲手斩断的人间至情。
所有的故事要从一座乡野亭台说起。在清风亭上,薛家大夫人逼迫二夫人抛弃了尚在襁褓的儿子,这名男婴幸得路过的张老汉夫妇相救,被其捡回悉心养育。
时间一晃过了十三年,豆腐担子压弯了张老汉的脊背,却撑起了一个弃婴的明天,我们也能从他斑白的发丝鬓角窥见他穿越寒暑的岁月。尽管贫寒清苦,张老汉也要买来肉包子,尽己所能给予他最爱的美味温暖。这也生动诠释了养育之情并非高高在上的口号宣言,而是由质朴细节连缀起来的高尚情操。
但命运偏偏又在清风亭转了弯。失子的二夫人每每前来清风亭诉说思念,不巧撞见儿子,与赶来的张老汉道明实情。最终,张老汉在拉扯纠结中忍痛放手,以大义成全骨肉,回到了属于那个他的家庭。
可是,朱门宴暖锦衣新,谁念寒窑育孤情?成为高官子弟的张继保,不仅没有敬重生母,反而背弃了生育之恩,全然拜在大夫人脚下,一心只为前程私利谋。
后来,成为状元郎的张继保再度相逢乞食街头的养父母,却不再相认、狠心驱赶,而张老汉夫妇也终于看清了昔日养子的面孔。在这场盛大的绝情背叛中,老旦的疯步、老生的跪跌,悲怆的唱腔曲词中响彻心碎之声,这段惊人爆发的情感张力似乎不是表演,而是千百年来所有被辜负的慈父慈母在借着一对老躯发声哭诉!
一座乡野亭台,见证命运转折与道德审判。当最后张老汉怀抱老伴悲愤哀嚎,天道也救赎了人道,以一道惊雷结束了张继保的性命。这是俗套的因果报应吗?或许更像是苍天也看不下去的控诉。
落幕处,清风犹在亭间流转,仿佛还在轻轻叩问——若有一天富贵临门,你可会记得谁曾为你留过那一个暖了又凉、凉了又暖的肉包子?而在全剧结束后,张继保起身对养父母的深深跪拜,也为这个遗憾的故事再续了一个美满的梦。
(作者系广州大学戏剧与影视专业研究生)
豫剧《程婴救孤》
轻抚生死,重镌忠情
●鑫 淼
锵鼓铮铮!那净角威风凛凛!踩着响儿步步走。
紫衣奸吏!红衣邪臣!秘把屠家大事谋。
为何谋?为权为财为欲心!
赵氏一家尽忠良,清风朗月照明心。
可怜孤儿身入局,三百亲眷目长眠!
医者泪,沾襟袍,独闯重围救婴孩。
将军愤,透甲装,以身明志辨忠奸!
赵家后,独脉存,昏朝终有通透时。
程婴救孤决心定,轻抚死生重忠情!
这是这部豫剧的第一幕,却使人感到无比的压抑与触动。奸臣屠岸贾一念之间,百命泯灭,忠良皆离,赵氏独留一子孑然降世。
可阴霾之下,“存”比“活”更为艰难。
屠岸贾要斩草除根、赶尽杀绝,将手中利剑挥向城中所有婴孩,他之“奸邪”是视人命如草芥,视忠良为无物,欲立于权臣高塔俯瞰众生。在这样的奸邪之下,忠良更显可贵。流觞曲水,历史滚辘,邪却永不压正,如断壁残垣中的野草绝处逢生,也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。公孙杵臼的登场,是希望,却也让我感到酸楚——他带着消薄的生命,临于生死之无间。
当公孙杵臼问程婴,为了救孤儿,自己孩子的命、妻子的心,他能舍得吗?
此话问出,纵使为观戏之人,我的心也为之一震,不禁想,若这话问的是我,该……
正犹豫,一声戏腔呕哑崎岖如荡风般长贯入耳。
所有的绪音刹那静谧。
“能——!!!!!!”
音落,我的心神激荡。
公孙杵臼对程婴说:“有时候,死比活着更容易。”
之后他便携惊哥儿慨然赴死,正义之下,忠良之下,公孙杵臼迎接死亡是如此坦荡、如此昂扬。
妻儿离去,兄友赴死,程婴的余生,便是公孙先前之语最好的印证。
他戴上谄媚无道之面具,投入屠岸贾麾下,背负满都骂名,公主将他视为仇人,魏绛视他为眼中钉,却无人知道他妻离子丧,仁兄不再,忍辱负重十六年,只为保那孤儿平安长大。谨小慎微悲苦半生,最后的最后,仍旧与屠岸贾落得两败俱亡。
悲啊,不仅仅是戏中人之悲,更是观戏之古往今来之看客心中之悲怆,但正是《赵氏孤儿》之故事,《程婴救孤》之豫戏,才让“忠义”二字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心中。赵氏孤儿的活,是“忠良”二字托举出的,不仅是程婴的忠良,也是韩厥、公孙杵臼的忠良,更是受过赵家忠良照拂的人们所回还的忠良。这部悲剧的内核不是遗憾,是圆满,是程婴见到孤儿平安长大、灭奸除邪的圆满,是公孙杵臼替兄赴死、仗义救孤的圆满,是韩厥坚守正道、不畏强权的圆满,死亡是他们肉身的结局,却是忠义灵魂的永存。
戏前听豫语相声,讲那程婴救孤,如观说书,妙趣横生;再一转眼,戏腔长调贯耳,斗转星移,忽觉已是戏中人。
(作者系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生)
舞剧《孔子》
舞蹈之美与叙事之困
●京 洛
先说我的结论:《孔子》整部舞剧编排规整、技法扎实,明显的学院派风格,舞蹈颇具观赏性,尤其群舞段落很有看点;但叙事薄弱、情感冲击有限,导致看完没什么记忆点。
全剧以孔子生平为线索,上半场依次呈现“问”“乱世”“绝粮”等段落,意图表现孔子在春秋乱世中坎坷求索的命运。可惜叙事如流水账一般平铺直叙,缺乏戏剧起伏和情感张力,观众看久了难以集中注意力,也使得孔子形象显得单薄,更像一个符号化的失意者,而非血肉饱满的历史人物。
下半场“大同”“仁殇”等舞段,舞蹈表现力显著提升,意境也逐渐开阔,但却渐渐偏离了孔子本人的故事轨迹。舞蹈与人物故事逐渐脱节,甚至一度让人感觉“孔子消失了”,导致剧情连贯性被打断,主题也趋于模糊。
尽管如此,舞蹈本身仍值得高度肯定。全剧含舞量极高,每一幕都编排了完整的独舞、双人舞与群舞,演员动作干净利落、技巧扎实,显示出严谨的学院派风格。尤其是几段大型群舞,动作同步性强、场面调度有序,现场看视觉震撼还是很强的。
遗憾的是,舞段与舞段之间缺乏有效的叙事衔接和情感逻辑。单看每一段舞蹈都颇具水准,甚至拿去评奖也没问题,但整体来看,这部剧并未能讲好孔子的故事,也未能通过舞蹈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情感或思考。私以为,这种“剧情为舞蹈服务”甚至“为舞而舞”的倾向,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典舞剧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:注重段落展示而忽视整体叙事。
我个人最欣赏的两段,一是《采薇》之舞。女舞者身姿柔美,水袖翩跹,整个段落轻盈婉转,这次更是遇上了20人的采薇,很值得!另一段是《幽兰操》,灯光与音乐共同营造出庄重悲怆的氛围,男舞者的群舞充满力量,将情绪推向高潮,看得不自觉眼眶泪湿。
还要夸一下舞美和音乐。《采薇》水袖与音乐的契合、《幽兰操》通过灯光与配乐营造的悲怆氛围,都显示出团队在舞台视觉与听觉语言上的高水准把控,这些元素成功弥补了部分剧情上的不足,也成为打动观众的关键。
走出剧院跟朋友一路讨论,都觉得《孔子》绝对值回票价,它的舞蹈片段独立而完整,审美统一,演员技艺精湛,非常适合作古典舞的入门观赏。但若你对剧情深度和人物刻画有更高要求,本剧在“舞”与“剧”的平衡上仍然差一点。
由此,也引出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:舞剧,究竟该怎样用舞蹈讲好一个故事?《孔子》给出了它的答案——美,但可以更动人。
(作者系广州市民、戏剧爱好者)
■微评
随着舞台置景的推拉挪移,话剧版的《四世同堂》将老舍先生原著中柔中带刚的叙述,缓缓地讲给观众。“惶惑”“偷生”和“饥荒”,每一部分都是在带着大家回头去看,战争的残酷、民族的不屈,以及生生不息的力量。悲欢离合,融汇成一幕幕细微之处暖心的人间烟火,更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群像画卷:钱先生永远挺直脊梁,无论多么痛苦的折磨,他也不会屈辱地低下头;瑞宣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挣扎中,一边撑着家一边尽己所能地去支持抗战;祈老太爷,一直想好好过一次生日,是对家族和睦、子孙满堂的无尽渴望;韵梅更是显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、坚忍,虽然没有受过教育,但全身心地呵护着一家老小,她坚信只要家人幸福,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……正是这一群平凡的人普通的人,在民族苦难中守着家也守着国。舞台承载着戏剧表演的空间,四时四季于此之间流转着,小羊圈胡同里有晨昏、有落雪。
三个小时的观剧时间,倏忽而过,却像是跟着胡同里的家家户户,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长河。
——向北(媒体人)
《年龄是一种感觉》,一人一戏一生,从23岁开始直到死亡,十二个小故事。戏剧是形式,讲述也是形式,命运的核心无非向死而生。怎样生,又怎样死,在于个体在命运行进中的选择。活着,就像一棵树一样活着,在无限空间中伸展枝条仔细呼吸、感受、体验,遇见意外的邂逅,也接受突然而至的别离。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条时间之线串成的珍珠,有的颗粒饱满浑圆发出闪耀的光芒,有的则是晦涩暗淡,每一颗粒都是时间的刻度,是人在人世间尽力生活的结晶,是无数微茫,渺小的悲喜,是自我的发现,看见,情绪的缠绕,释然。你从生涩到成熟构建了一个趋于圆满的你。
你,是你,是他,是我,你也是芸芸众生。
——贺贺(画家)
《程婴救孤》的创新令人惊艳!一新曰形式结构,开场捧哏点睛、结尾吉他悠扬,打破传统框架;二新曰舞台美学,冷暖色调精准切换,极致烘托悲剧史诗感;三新曰观演关系,巧妙穿插粤豫方言互动,更将孤儿“藏”于观众之手,精妙营造历史真实感。传统豫剧由此焕发先锋活力,堪称推陈出新之典范!
——吕兆博(中山大学学生)
我最初以为它(《清风亭上》)可能会很无聊,甚至不知所云。但事实证明我错了,这部剧给了我很大的惊喜。首先,戏剧使用的是普通话,其中大部分内容我是能听懂的。对于那些我不太懂的部分,舞台两侧的字幕提供了帮助。最有趣的是这些作品与传统的俄罗斯歌剧有着显著不同,精致的服装、高度风格化的动作以及独特的音乐,非常引人入胜,是我从未见过的艺术形式,这次新体验非常有趣!我原以为看这部戏剧,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会有些乏味,但这次却非常吸引人,让我得以一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世界。
——lesya(广州大学俄罗斯留学生)
配资正规炒股理财
锦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